JG_T 277-2010 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与分级

ID

F8AA3598E6114129907BAC4CCFADBF82

文件大小(MB)

0.64

页数:

13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1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91.060,Q 70/79 JG,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 277—2010,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与分级,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on thermal and visual comfort,for building shading product,2010丒07-20发布2011-0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JG/T 277—2010,刖 百,本标准与EN 1450L2005《遮阳帘、遮阳板、遮阳篷与遮阳百叶ー热舒适与视觉舒适ー性能与分级》,(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〇,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ロ 〇,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南京金星宇电控门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沈阳紫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分会建筑节能检测工作,部、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エ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涂逢祥、吴月华、任静、杨仕超、朱惠英、许锦峰、刘月莉、任俊、张树君、赵士怀、,卢求、刘晖、薛刚、刘强、段恺、梁世格、虞晓童、杨展、李胜英、李攀、王济宁、赵立华、方修睦、郭秋生、,赵文海、白胜芳、叶锦亭、韩占宏、丁楠、张浩、张雪茜,I,JG/T 277—2010,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与分级,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遮阳产品热舒适、视觉舒适的术语、定义和符号、热舒适和视觉舒适的性能与,分级,本标准适用于遮蔽建筑外围护结构透明部分的、除与玻璃窗不平行之外(如:曲臂遮阳篷)的各种建,筑遮阳产品,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萤光材料的遮阳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JG/T 274建筑遮阳通用要求,JGJ/T 15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エ计算规程,3术语、定义和符号,JG/T 274和JGJ/T 151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3. I术语和定义,3. 1. 1,透射比 transmittance,透过的辐射能与入射的辐射能的比值(见图1),1——入射辐射(E);,2——遮阳装置;,3——透射辐射E);,4----- 吸收辐射Q ?E);,5——反射辐射"丒め,图1光学因子示意图,3.1.2,反射比 reflectance,反射的辐射能与入射的辐射能的比值(见图Do,1,JG/T 277—2010,3. 1.3,吸收比 absorptance,吸收的辐射能与入射的辐射能的比值(见图1),3. 1.4,入射角 angle of incidence,入射光线与入射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见图2),3. 1.5,高度角 altitude angle,入射光线与人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见图2),3.1.6,方位角 azimuth angle,入射光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人射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见图2),1----- 入射光方向;,2——与遮阳装置和水平面垂直的法线面;,3——遮阳装置;,4------法线;,5------方位角;,6------入射角;,7----"高度角〇,图2角的定义示意图,3. 1.7,孔洞面积率 openness coefficient,织物或遮阳百叶上的孔洞面积与其总面积的比值,3. 1.8,太阳能总透射比 total solar energy transmittance,通过窗户传入室内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的比值,3. 1.9,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玻璃窗和遮阳装置综合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tot与相同条件、相同面积下的玻璃窗太阳能总透射比g,的比值,3.1.10,向室内侧的二次热传递系数 secondary internal heat transfer factor,通过玻璃窗和遮阳装置综合吸收的太阳辐射释放到室内的部分与入射太阳辐射的比值,JG/T 277—2010,3. 1. 11,直射透射防护 Protection from direct transmission,通过遮阳产品遮蔽,避免室内的人和环境直接遭受太阳辐射。用遮阳产品与玻璃窗综合的直射ー,直射太阳能透射比,3. 1. 12,室内作业温度 operative temperature,通过辐射和对流等方式使室内达到的相对均匀温度。室内作业温度取决于室内温度、空气流动速,度以及周围环境的表面温度,3. 1. 13,眩光调节 glare control,通过遮阳装置调节视野中的亮度分布、范围或对比,以降低视觉不舒适感,提高观察细部和目标的,能力,3. 1. 14,夜间私密性 night privacy,遮阳产品装置在完全伸展且关闭时,正常照明状态下阻隔外部观察避免被外界透视的能……

……